书林集萃

《大学的精神》

本书2017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三联生活周刊》文丛”系列之一。作者陈赛、蒲实、苗炜、鲁伊等人,历时七年,方成此作。成书过程中,作者们寻访了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麻省理工、海德堡等7所当前全球顶尖的大学。通过一次次实地探访和面对面深入访谈,本书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对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为我们深入了解世界名校提供了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本书还试图探寻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潮流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与理念使7所世界名校能够问鼎人类智识的塔尖,并引领世界精神文明前进的方向? 而对世界名校精神的探寻,最终实则是对当下中国大学教育精神和价值理念的一种关切、审视与思考,为我们当前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提供了优秀范例与方向。

七所名校中建校最早的当属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起初,这两所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内部改革,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世俗倾向愈发明显。牛津大学倡导“对智识的热爱,以及对品行、审美和成为一个高贵的人的不懈追求”的精神,致力于培养精神上的贵族和现代意义上的绅士。而剑桥大学则是“一个完美的读书的地方”。剑桥人物治学,不疾不徐,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科学,从不被设置硬性刻板的条件,而是代之以披沙拣金般的打磨雕琢。相比牛津对人文学科的推崇,剑桥大学适时拥抱了自然科学,尽管牛津之后也陆续开始了改变,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就,但剑桥的先发优势,似乎从未被超越,剑桥著名科学家如雷贯耳,比如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进化理论的提出者查尔斯·达尔文。

哈佛大学在众多大学排名中都高居第一,综合实力无与伦比。耶鲁大学为美国培育出一个又一个总统、政治家、领袖精英,是当之无愧的“领袖摇篮”。麻省理工学院则以“让梦想飞翔”闻名于世。在麻省理工,任何一个乍看来古怪的想法,都不会被嘲弄。它为学生“提供最集中、先进和有效的教育,天资聪慧、富于创新的年轻人同住同学,又有乐于奉献的教师朝夕相伴。”它不仅仅有着先进的科研技术,而且关注人生,致力于拓宽认知边界,服务美好生活。

美国西海岸有着“硅谷心脏”之称的斯坦福大学,极其重视创新创业精神,“大部分大学都不认同教授经商,认为商业活动有悖于学术精神”,可在斯坦福,学术与商业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高超技术或天才想法,能赚钱又有何不可?

与英美的名校相比,“海德堡大学不会得到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最好最聪明的学生,但它得到的参差百态的学生,有很聪明的,也有平庸的,但参差才是真实的社会形态。”海德堡大学从未试图成为“最好的大学”,但它始终坚守着自己对自由和平等的孜孜追求。

通观全书,优秀的大学之所以优秀,能站立世界现代大学的潮头,在于其不仅能融于现实,回应现实世界的需求,还能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进而高于现实,引领现实。正如,哈佛大学第二十八任校长德鲁•福斯特所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

对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历史、现况而言,我们或许不能够“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我们要做的也许正好是要满足大众的要求,与现实紧密贴合,并积极回应市场与社会的需求,才能寻求到立足和发展的空间。但这不代表我们应该放弃对高于世俗的独立的教育精神的追求。因为毕竟理性的精神光辉,才能拨开现实的迷雾,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未来之路。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本书除了关切教育的宏观视野之外,还将“高大上”的“名校精神”落于细微,倡导“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作为一个理念,早已不再新鲜。但是,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它却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读书求知,不应该被限定于一个时间段,也不应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而在于你是否把追求智识生活的愿望长存于心。因此,阅读本书,至少可以帮助更多人燃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