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聚焦

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的优化探讨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王云  袁永友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其中跨境电商及其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成为常态。作为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助推器,跨境电商发展亟需大量人才。教育部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批准设立了跨境电商专业,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开始获批设立该专业。不少高校已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课程。为更好地促进跨境电商课程建设,落实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本文特对跨境电商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困境及课程优化思路进行了探讨。

一、建设跨境电商一流课程的趋势和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大数据和数字贸易的发展,研究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培养新时代跨境电商人才,对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际贸易呼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兼具全球性、无形性、匿名性、即时性和无纸化等特点,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s)贸易关系密切,不仅涉及货物贸易的发展,而且在推动国际技术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的贸易发展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数字贸易。三个阶段的贸易发展都和人才培养有密切关系。数字贸易是在传统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贸易基础上的演进,要求从业成员不仅掌握一般商品、外语 、外汇、贸易流程、惯例、法规知识,还需要掌握互联网、产业链、数据分析和数字流动等知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种趋势的要求。

早在2015年,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曾发布《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跨境电商相关人才需求缺口达 450万人,跨境电商企业年需求约20多万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的首选专业,并启动了“百城千校,百万英才”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当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活跃着四支队伍,分别是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创业系,它们以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影响着传统的交易,可谓“异军突起”,但高校系相对薄弱,发展空间巨大。可以预测,未来的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必定是数字贸易人才的竞争,高校大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这就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一流课程建设呼唤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作为新时代人才供给的主体,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实践教学是永恒的主题。但是,纵观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本科教育更是捉襟见肘。正如有的学校感觉的那样:“实战不可行、模拟有局限、实践需深化”。究其原因,一是实践变化快,平台生命周期短,单纯实战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跨境电商运营环境、平台规则和竞争对手不断变化,使学生仅仅依靠不成熟的教学软件去操作,而学生在正式平台上开设账号会由于货源、资金、物流等问题产生教学成本和风险;三是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网络技术理论,还要具备信息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学和跨文化交流等综合知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跨境电商课程优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必须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创新理论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尽可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商务数据分析,适时总结学生进度,让人才培养效率更高。

3、提升学生应用能力需要跨境电商课程实践化

跨境电商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必须对教学形态进行改革与创新。其课程的实践化就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各类跨境电商平台、移动端学习工具和应用型教学理念创造新型教学形态。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与综合性,要求必要的实践操作和流程,但在目前情况下,跨境电商企业不轻易接收大批短期实习生,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课程教学计划设置了实习时长,但与跨境电商企业上岗时间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以上不匹配,与学校原定教学计划发生冲突。又由于缺乏企业导师有力的指导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原因,学生顶岗实习往往走马观花,不了解跨境电商的核心业务和专业体系。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合适跨境电商实习基地,影响了该课程的应用和实践的效果,学生不会动起来,本课程形同虚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始终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跨境电商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必须突破这一瓶颈。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困难及原因

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行业需求,培养有创新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在课程内容上要设计具体的目标培养体系,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但一流本科课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如下:

1、教学目标不精准,课程设计不合理。原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基本无跨境电商专业,更谈不上课程建设。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照搬高等职业院校跨境电商课程设置,或者只是增加一些跨境电商相关课程,没有从整体的视角把握和设立课程体系,人才质量目标不精准。再由于本科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目前没有国家质量标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体系不合理,导致培养目标不清晰,内容设计不科学,无法形成特色鲜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

2、教材软件普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任何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都需要多年的教学积淀,包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而本科跨境电商课程是近几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教材建设滞后,实践局限性较大,不能培养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尽管目前已出现多种版本的跨境电商教材, 但同质性较强,成熟度不够,未体现本科教育的特点。此外,本科高校跨境电商课程的配套教材和软件参差不齐,更谈不上统一的规范教材和高质量的软件。一些软件多为近几年才新研发出来的,往往功能不全,教师普遍反映不好用。同时,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较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经历和跨境电商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市场需求需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其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在一流课程建设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影响了本课程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

3、课程偏重传统理论、课程融合内容不足。全国跨境电商务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模式均在探索之中。不少本科高校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如跨境电商概论、跨境电商导论,或者以传统电商理论代替等,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形同虚设。跨境电商课程不仅需要“电”(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的知识,还重在“商”,包含围绕“商”的各类核心知识。如涉及跨境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结算知识、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学和新媒体营销、大数据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及相关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未能有效融合,有的本科院校甚至还在空白阶段。

4、校企合作普遍缺位,创新创业实践不足。目前,市场上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实行收费和资质制度,成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障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选择到跨境电商企业实习,但由于本科学生实习时间短,收获不显著而流动性较大。一些小型企业或代运营公司对学生实习视为额外负担,无法进行有效的业务指导,甚至指导带有较大局限性。有的实习单位业务就偏重某一方面的岗位知识,实战综合能力不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激情不高。

此外,在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中,特别在申报过程中对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如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等心中无数,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不清楚,描述不准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1、分层次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

数字经济可以重塑国际贸易战略思维,再造外贸业务流程,创新商务模式。在此基础上的数字化贸易,既减少了贸易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大大增加贸易的便利性。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内容要融入学科前沿的知识成果,提供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环境。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化运营能力虽然有不同层次,但数字化贸易教育,使学生可以掌握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化运营的体系架构、数据化运营的流程和指标维度,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此教学计划应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类课程构成,分别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创业)素质,实现课程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学生在校四年里分年级设定不同培养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拓展方向,提升岗位就业能力。

2、发挥应用型师资优势,建设跨境电商一流课程优秀团队

跨境电商本科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应用性”,应该树立打造一支有外贸基础理论支撑、有实践经验、有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优势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一要着力“建设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的师资队伍,与创建本科院校的校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相结合,并逐步获得企业认可和社会欢迎;二要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开展课程教学、制定课程考核标准、编写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支持教师进修或深造,鼓励老师积极参加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教师对外访问交流;三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既坚持教师标准,又不“唯文凭论”和“唯学位论”,大力引进跨境电商企业骨干和适应教学需要的人才,聘请由跨境电商企业的采购、运营、跟单、制单、物流、客服等岗位的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型老师;四要鼓励青年教师到跨境电商实习基地进行锻炼,共同开发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鼓励教师根据企业实践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最终形成校内课程负责人+行业课程负责人的“双课程负责人”机制,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教”上更具匠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教师队伍真正强起来。

3、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注重高阶性,杜绝“水货”课程

应用型高校本科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内容也要适时调整。一要让课程优起来,课堂活起来,摒弃过时的教学内容,挤干“水分”,使课程具有高阶性和挑战性。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必要的传统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吸收最新的跨境电商内容和方法,反映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如社会上或大型电商企业有关从业资格考试的教材,其实践性、先进性较强,贴近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二要吸收跨境电商行业内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建设,合作开展跨境电商技术攻关,协同支撑传统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如聘请跨境电商企业、国际物流公司和海关商检税务外汇部门专家讲述跨境电商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和内容等;三要适时监控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效果。坚持教学督导听课和评课制度,及时表彰学生评教综合成绩优秀的老师,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好经验,适应新时代要求,打造“知识实践型”与“实践知识型”融合的“双元师资”教师队伍,打造跨境电商社会服务知名品牌。

4、深化跨境电商校企合作,跨境电商教学与学生就业有效结合

在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数字资源为支撑,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校企双方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通过跨境电商1+X证书考试、实验室教学软件运用、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学院建设,为学生营造全真全新的跨境电商操作氛围,提高学生数据化运营的兴趣和大数据实际操作能力。

在跨境电商内容设置上,跨境电商企业要根据本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最新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和课程资源。例如向学校提供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对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合作开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业务问题探讨,支持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和一流专业建设。企业要帮助学生选择并参加一些有权威性的跨境电商专业技能资格考试等,如校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与校友合作开发产品和市场,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师证书认证等,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营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5、搭建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推进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即线下与线上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跨境电商课程最适合把数字化、互联网学习优势与传统国际贸易知识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科应用型高校要建立集配套大数据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教学服务、众创孵化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功能性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比赛,参加各种比赛,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模拟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磨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创新创业渠道,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加快学生成长和成才,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率和社会满意度。要关注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通过各种校内实训、校外人才孵化基地的锻炼,多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尽管学生在校期间创业难度很大,但这种实践锻炼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试错成本”,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培养有特色的跨境电商人才的目标。

总之,跨境电商一流课程建设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涵发展、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同时发力,形成协同效应特色,才能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抓住机遇,彰显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邹益民等.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对外经贸2021(02):115-119  

[2] 余萍.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J】. 经济师,2017(04):221-222.

[3] 赖红波.创新大赛对电商类本科人才培养与创新路径研究【J】电子商务,2019(12)64-65;

[4] 李海英.数据本地化立法与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J】.信息安全研究,2016,2(09):78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