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在线

一个青年教师的自我养成

文华学院人文学部    瞿珊珊

我是文华学院人文学部品牌传播系的瞿珊珊。我2016年加入文华学院,之前并没有专业的教师任职经验。从零基础到今年获得湖北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史组三等奖,自己走了一些弯路,也有一些感悟。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是一名新手,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这里进行分享。

1.“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一份工作。在进入文华学院以前,我在企业有近十年的工作经历,后来因为家庭原因转行到高校。对于刚开始的我来说,“教师”就是不同类型的另外一个职业、一份工作。尽管为了上好课,我努力学习各种方法、技巧,但是效果却很一般,同学们评教分数也比较低。那个时候的我是很痛苦的,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我担任17级新生班级潜能导师,我与每个同学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我才重新认识了这些孩子,重新思考这份职业。我们所在的教师岗位,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事业,是一份会影响他人的事业。只有在心态上这样转变了,才能真正去关注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从对他们负责的角度去思考课程。

2.教师没有那么伟大,我愿做学生成长和人生中可能的微光。尽管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但是面对现实,我们对学生的影响力又是有限的。学生进入大学,已经是成年人了,要说老师对他们有多大的扭转性的影响力,我不太确定。在学生碰到重大困难或人生重大问题时,老师可能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对于日常来说,我觉得老师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老师用自己的以身作则,用自己对他们的关注,让学生不断获得进步和自信。对于进入文华学院的学生来说,很多同学是不自信的。让他们获得关注和肯定,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我记得有一个学生,我对她印象很好,上课坐在前排,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也完成的很好,不懂的问题也在下课后来问我。有一次,她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表扬了她。这在我看来,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是就是这一句表扬,让她觉得自己被肯定,很开心。这件事情,是我后来在指导她毕业论文,看她的“致谢”时才知道的。“我是一个不太敢说话的人,社交恐惧那种......还有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瞿珊珊老师。因为一次课堂作业被夸奖了,让我觉得我好像没有那么的一无是处,想接近这个老师,拿着本子去问问题,实则讲桌后面的腿都是抖着的。”看到这句话,我很震惊。我没有想到老师的一句很平常的表扬,竟然成了学生心中的“微光”。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成为“微光”,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句话、那么一件事情,能在学生心里点亮一点微光,我觉得也是无上的荣光。

3.责任心是教师的基础。老师工作的弹性较大,同样是上课,背后下的功夫却千差万别。这就需要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份责任。最开始,我也只是完成了做老师的一些规定动作,但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所以学生的评价不太好,自己的感觉也不好。自己没有从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充实,很迷茫。后来,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是为了学生能学会思考方式,掌握方法和知识。我的观念变化了,我的教学也发生变化。比如,以前给学生上实验课,我布置了作业就让学生自己做,到最后我再评分数。但是后来我再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等到期末我再给学生评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他们做错的地方我也没办法再跟他们讲了。那学生就没有掌握这个知识。所以,之后我每次布置作业之后,都会要求提交并修改,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修正错误的地方,这样到期末基本上大家都能掌握正确的知识,此时教学的目的才达到了。通过这样的转变,我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真正的学到了知识,对我的教学评价更高了,我也在看到学生的成长后感到满足。当然,前后两种教学方式,自己所要花的精力是完全不同的。后面每次批改作业都是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并且不止是一点时间。但是,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

4.不断学习并改进教学方法。心态转变之后,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我在来文华学院之前,没有从事过教师职业,是一名教师小白。大家讲一些教学方法,我根本听不懂。后来,我就每天上慕课自学,先弄懂教学方法,再尝试实践。但这些都很零散,真正让自己的教学有较为集中的进步的,还是在准备五校联合校青年教师竞赛前,学校和学部进行的集中培训,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学习。同时,在备赛和比赛过程中进行实操训练。这次能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三等奖,追根溯源,基本功还是在这个阶段打下的。

5.重视和吸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是否好,关键是看学生的评价。对于自己所授的重点课程,在课程结束后我都会进行匿名的课程调研,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作为后期教学改进的依据。

教学的改进没有终点,我也还在路上。但是,我愿意带着对教师这份事业的敬畏之心,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改进。如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在学生们心中点亮一点微光,那是我无限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