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在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武汉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部 余正红

武汉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于2019年5月获批省级教学团队,立项以来教学团队通过建设探索与实践,创新团队合作机制,在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为同类高校教学团队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武汉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本团队由16名专职教师组成,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1人;其中4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62.5%。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位14人,双师型教师8人;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4人获“校级骨干教师”称号。团队负责人徐东平,博士,教授,湖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美国计算学会会员,国家自然基金通信评委。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届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多篇。

二、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与实践

1. 打造新工科背景下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引入新工科发展内涵,通过培养现有师资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改善师资学历和职称结构,推动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以虚拟现实、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主体的三大科研方向。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升教师团队水平。通过联合知名软件企业对现有师资进行知识更新,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2. 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推动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学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与创新;设计开发有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项目,充分体现科学性、行业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3.“多维整合”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实现产教共享

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突出专业素质培养,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目标、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用技术、案例教学与工程实践。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依托“超星学习通”等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打造“金课”。按照建与用并重原则,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4. 打造“层次化、立体化”实习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以工程实践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实践基地的层次化、立体化,利用“创客中心”和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开放实验室,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表现,从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单项实践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四个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

5. 构建“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构建“目标确立、标准制定、条件支撑、政策激励、学风建设、组织保障”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按照企业考核标准,从技术能力、业务理解能力、态度、责任心、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多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工程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核。

三、教学团队成绩亮点

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教学团队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准绳,以创新性和特色化建设为追求,大力推进相关方面的建设工作,在徐东平教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和衷共济、群策群力、扎实奋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团队围绕建设目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了动态管理和科学整合,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努力突出实践教学,形成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团队重视科学研究,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建设。

1. 团队结构发展优化,成员动态管理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承担着信息工程学部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培养信息类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较高、治学严谨、具有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团队老中青搭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相对合理,中青年教师在老教授的指导和激励之下,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具有良好发展势头。团队实现成员动态管理,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教师个人业务发展与学习提高规划,对教师有计划分层次培养。

2.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及时将相关成果反映到教学

团队根据计算机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立足本专业“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科研型人才,建设综合型专业”的指导意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群为建设平台,重新修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认真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与软件的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团队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参加“挑战杯”、“互联网+”、“蓝桥杯”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实践培养模式。积极推动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教学改革。

立项以来,项目组成员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4项。省级和厅局级教研项目16项,院级教研项目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方面与湖北中光联合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专家工作站、与武汉金桔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新媒体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成员立项2年以来发表教科研论文11篇,其中C类期刊5篇,其他刊物6篇。周冰老师的微课作品《智能的Excel快速填充》和邓娟老师的微课作品《FLASH骨骼动画制作》在“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 荣获大赛一等奖、最佳创意奖和三等奖。

学科竞赛方面2021年,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在“第14届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省赛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8项;在“第12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2项,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在“第12届蓝桥杯大赛视觉艺术类全国选拔赛(省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

2020年,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在“第13届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省赛中获本科组一等奖9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3项;高职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第11届蓝桥杯大赛视觉艺术类全国选拔赛(省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在“第11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

3. 团队狠抓一流课程建设,力争金课建设有所突破

根据产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针对专业就业所需要掌握的职 业技能,制定课程体系标准。落实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教学单元设计,建立突 出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团队把“一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团队在已有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的基础上,立项以来获得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项,文华云联盟优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优质示范课程3项。

4. 教材建设与教材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团队重视与课程教学改革配套的教材建设与教材研究,目前已完成出版了1本专业教材和一本实验教材,每届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内容的相应调整教学指导书。通过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带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5.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双向反馈机制

团队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和产业无缝对接 重点抓好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专业教学及时 关注行业、企业新发展、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二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融合,将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并按照生产过程安排教学过程。三是评价方法 与质量验收方法融合,专业教学的评价引入行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及管理体系。强化科研平台的育人功能,将科研成果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建成人工智能实验室及创客中心,通过设置科研实习岗位,让学生有机会全程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继续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新建3个专业实习基地,有效保证学生在生产现场锻炼以及参加产学研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质量,使学生能较深入地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教学团队未来规划

1.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团队教师通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团队教师眼界,了解行业前沿科研、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

2. 对照预期建设目标,制定新的近期和长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使团队的每位教师都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团队的奋斗目标,集中力量攻坚,以求新的突破。依托团队特色,开设特色课程。基于学科工程特色突出,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加强对相关专业的辐射发展。

3. 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争取虚拟实验室立项,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支撑,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重点以本科生实习、就业、科研合作的全面合作协议,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 注重教学梯队建设,重视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优秀课程群,构建教学团队,保障教学质量。强化课程模块化设置和优秀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针对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适时改革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提供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等。

5. 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横向课题方面有新突破。

五、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带头人的领导下,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大胆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团队将不断地查找差距,改进不足,力争早日建设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高的“应用型”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