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在线

《学业用途英语(理工)》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成果

《学业用途英语(理工)》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成果

文华学院外语学部

课程在学校履行教育职能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就要努力让课程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学业用途英语(理工)》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属于二年级学生的限选课程之一,是高于综合英语课程的扩展课程。现将该课程作如下介绍:

一、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大学英语系《学业用途英语(理工)》课程的大纲设置方面,遵循了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目标导向原则。从实际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合理分配各类课程,重视开设学习、研究方法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是内容驱动原则。这个原则实际上就是欧盟的外语教学所倡导的“语言与内容融合式学习”(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国内外语界在这方面已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大学英语系的教学改革的也是以这一思路为指引。其新教学体系中设置的ESP类课程,包含学术英语课程的成功开设,予以了我们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即我们要将课程关注的焦点由语言技能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不是为了语言而教语言,而要通过语言习得其文化内涵和专业领域知识。

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提法的具体内涵还在加深。就课程内容来说,“定制化”和“多样化”是“个性化”的一种体现,就教学方法来说,《学业用途英语(理工)》课程实施的任务式教学与项目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二、课程设计思想

立足教学对象实际。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理工类(信息、机电、城建各专业)二年级学生。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但他们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进行专门学术英语的学习。加上全校范围内讲授专门学术英语的教师稀缺,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方向定位为“通用”型学术英语。    

采用真实语料。外语学习既需要大量的真实有效输入,也需要充分的语言实践,实现“学习---应用---能力---实践---学习”循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把理工专业学生作为一个大类,寻求理工类学术话语共同体和学术英语的共性,以学术英语的核心技能为教学内容,采用与理工专业有关的且具有学术语篇特征的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体系

  (一)“读”为“写”服务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进行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有直接和长期的影响。在学术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服务于写作教学的,学生从阅读教学中了解到写什么、怎么写。阅读材料选自Scientific American,包括能源、交通、宇航、自动化、环境、气候变化、基因工程等热门科技领域的通俗化学术文章,内容前沿、 信息量大、结构复杂、构思严谨,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一方面,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文章信息和层次结构,可以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获取学术语篇体裁知识及构建模式,为后期的学术写作打好基础。学术素养的培养同样建立在阅读基础上。这些真实语料的输入,既能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长文章的恐惧心理,又能提高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同时对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术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由听到说,听说并行

听力材料的选择及教学方法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听力一直是学生各方面英语技能中最弱的一项。教学采用听先于说,听说并行的模式。以科技新闻听力与TED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加大练习强度。第一步为个人练习,让学生每周通过喜马拉雅APP自由收听Scientific American 60秒科技新闻中的某一篇,进行跟读和复述并随堂展示。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各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逐步适应真实话语的语速和口音,同时也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第二步为集体练习,每个小组每周从TED上选择一个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讲座,在课堂上进行听、记、归纳、评论四个步骤的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真实思想和信息的交流,在交流中又可以模仿听过的语言,提高语言理解与产出的互动强度,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三)学术写作,重中之重

学术写作是教学内容的最后一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包括:了解论文的基本要素,掌握研究问题的制定方法及题目的拟定方法,掌握引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及对资料的评估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获取研究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讨论部分的写作,摘要和参考书目部分的写作。因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在选题上并没有专业限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从选题、设计研究问题、查找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数据结果到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此项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以及对该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学术语篇的内在逻辑、篇章框架和篇章特点,以及表达这些内容时的语言特征,最终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四、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主线,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的“教”为立足点,学生被动的接受书本上大量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学业用途英语(理工)》的课堂。一是因为这门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一味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二是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被动的听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本知识;三是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更多的去做而不是去听。因此,教师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把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范例,设计成任务,把理论知识体系中作为明线的知识链变为暗线,把任务链设计成明线,使任务链与知识链有机结合,把知识链包含在任务链当中,通过科学设计任务体系,实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紧密结合。

每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都以具体的任务为主线,没有大量的“应该如何”说教型、灌输型的内容,而是以研讨式、互动式形式,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启发,准备讨论问题的平台,从而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目标及成效

该课程兼顾学科大类特征,顺应目前高等院校交叉学科、交叉课程、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课程目标分为人文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

该课程教学的人文性目标是以“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英语这一语言为载体,选取与理工有关的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有效地、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与理工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工具性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国际研讨会及各种学术讨论中使用英语清楚明晰地阐述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研讨会用英文做报告的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学术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更快速有效地查阅英文文献的技能;培养学生在学术文献阅读中的判读、质疑的能力;扩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

16级学生都完成了大二学年的英语类课程学习之后,我们着手进行了整个学年的限选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全面评估。意在了解整体的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及问题,并掌握各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下一步的调整与改进提供数据参考,使我们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与完善。其中,关于《学业用途英语(理工)》课程的调查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总体上来看,学生主体对于课程教学目标持肯定态度的。87.85%的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新教学体系表示认可,其中20.25%的学生表示非常认可。89.96%的学生课程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85.36%的学生表示能够从限选课中获得新的知识与观点,82.55%的学生表示课程对于英语学习有推动作用。

其次,学生主体对于课程内容是欢迎的。以该课程为例,69.5%的学生表示能够熟悉理工相关专业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并能熟练运用;69.1%的学生表示能运用有效的阅读技巧,读懂理工类的文献资料;61.6%的学生表示能结合每个单元话题较清晰地开展课堂讨论并作总结报告;69.1%的学生表示能够借助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搜集等方式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能通过小组讨论和PPT展示等手段进一步探讨。授课的效果反映,《学业用途英语(理工)》课程是一门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课程。对于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或者水平接近四级的学生而言,比较纯语言学习或为应对考试的大学综合英语,该课程更能有效促进此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及学术水平提高。

再者,学生对于课堂上任务式(TBL)教学模式比较认可。84.73%的学生表示老师授课生动易懂,90.65%的学生表示限选课程开展了互动、问答及讨论等。优秀的英语教师往往能正确进行课堂设计,很好地处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语言与内容的关系,尤其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访谈中,选修《学业用途英语(理工)》的学生表示,此门课程老师采取了TBL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每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既能达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也有效训练了学生完成各类交际任务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并有利于团队协助能力的提高。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大部分学生反映课程还是基本能达到他们的期望,而且喜欢这种新的教学体制,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学生对于课程中的应用能力目标的完成程度与教师的预判有差距。从教师方面而言,部分教师缺乏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一开始时没找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经过磨合后有所改善。从教材方面来看,当前市面上的教材与教学资料还没有完全满足我校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结语

关于未来的课程建设的思考,我们仍然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人才培养标准的衡量除了在人才的内涵素质上得到体现,最终应体现在人才对社会多元需求的适应性上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上。以《学业用途英语(理工)》为代表的大学英语系的新教学体系课程从2014年开始实施,既锻炼了教师队伍,也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其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也有一些教训与启发。当然,无论是成绩还是教训,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始终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体的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大学英语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其语言水平,关注其能力培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