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集萃

《质变前夕:数字教育的破与立》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教育就随之产生,并承载和担负着文明、教化、传承、创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的论断,精辟论述了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确因教育而文明。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单一和线性的简单单向关系,其中充满着复杂的互动与相互影响。除了教育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走向之外,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对教育常常产生颠覆性的挑战甚至重塑作用。如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方兴未艾,正以革命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交互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质变前夕:数字教育的破与立》(李永智,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11月)一书从梳理数字技术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过程开始,描绘了数字环境对教育的革命性改变,勾勒了教育的未来图景和理想形态,剖析了当前数字教育转型和教育的重塑正处于质变前夕。

一、破:新技术重塑传统教育

在人类历史上,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新媒介,都会引发社会变革,构建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开创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重塑新的教育形态。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不仅引发了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也构建了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教育体系。300年前,此种教育体系很好地适应了机器生产和大规模生产对同质化、功能化劳动力的需求。

但是,今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正在革命性地建构信息社会新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形成于工业时代的教育传统形态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对人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新要求,学科间脱节、学段间脱节、知行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范式、治理面临颠覆性变革,亟待重塑数字时代的教育形态。

二、立:构建数字教育新形态

    数字技术代表先进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基础,进而影响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教育随之改变。虽然已经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但目前数字技术主要是作为一种手段对教育的产生影响,处于量变积累过程中,还远未达到质变。

    质变是教育理念的变化,即将工业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为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建立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最终实现的理想教育形态,它在理念、体系、范式、内容、治理五个维度具有新的内涵和要求。

1、新理念: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育,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将首次历史性地实现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发展全面高度统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人才支撑。

2、新体系: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等多元结合,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3、新范式: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数字空间,创新教育教学场景,促进人技融合,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新范式。

4、新内容:即学即查的知识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剥离,而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据素养等将构成新的教育内容主体;聚焦素质教育发展,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逻辑关系,建立数字化知识图谱,创新内容呈现方式,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5、新治理:以数据治理为核心,以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发挥数据要素资源作用,实现部门联动、数据互通、应用集成、资源协同,以数字化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促进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精准化、决策的科学化,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领教育现代化

教育数字化是世界大势、时代趋势。当前,在我国贯彻国家关于数字中国、教育强国战略部署,聚焦“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势在必行。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理解为对传统教育的改善,不是微观局部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而是围绕理念更新和模式变革的系统性改变。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培养具有数字意识、数字化逻辑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共同体责任感的数字公民,激发全民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力源泉。

2、创建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呈现。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聚焦人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设计更具弹性的个性化学制。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在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基于实践和基于教材的认知过程应该交错,身心健康强壮应该并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应该知行合一。探索面向个人生涯设计的弹性学制。如以天、周、月甚至年为单位,个性化统筹系统安排时间。

---建构大规模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范式。学校可能不会消失,模式将会改变。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时空的学习共同体取代传统班级成为常态化基本教学单位。基于数字空间,根据教或学的需要,特定学习共同体可以随时建立、随时解散。充分满足学习社会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要求。通过更适合的学习生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在像工业社会教育传统那样以教师为中心。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体系中,通过数字技术,教师帮助学习者发掘个人潜质、激发学习兴趣,指导、督促学习者在其最具天资、最感兴趣的领域,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自主学习,争取成就个人在社会中的最大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在现有人工智能科学和脑科学获得革命性突破前,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但是仍然起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数字技术还难以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但可以赋能教师。

---将工业社会备用式知识学习升级为学习者能力建构。随着数字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可即用即查的知识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剥离。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据治理和综合创新能力构成新的教育内容主体。但教育内容的冗余和碎片化会带来新的隐忧。

3、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变革

教学是教育的核心。教学变革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核心,即通过数据链接物理空间和孪生数字空间,基于数字空间建立逻辑闭环,建构教育教学新范式。

---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首先是基于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教学。以伴随式、无感知、守伦理、保安全方式,采集教育教学的内容数据、行为生理数据、环境数据。通过深入挖掘分析数据,提升课前教研、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其次是通过数据的帮助发现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兴趣。最后,通过数据,针对学生天资优势,发掘其潜质潜能。

---数据驱动的全过程全要素评价。传统教育评价主要采用考试方式,以样本代表全部,以某一时刻局部定量分析,推出常态整体性定性结果,难免存在误差。而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建立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数字画像,则可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教学,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优质资源分享机制,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游戏化学习范式,基于低代码轻应用的用户参与建构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基于人技协同赋能教师。

4、系统建设教育数字资源

传统教育资源的电子化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数字资源。教育数字资源比普通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丰富。

---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逻辑关系网络建立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数字化教育体系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基础。其跨学科属性从根本上纠正了传统学科过度细分带来的教育的异化。

---以超现实呈现方式,赋能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教育内容呈现形式主要是描述,编码解码主体方式是文字和语言,辅之以图表和视频。增强现实(AR)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等,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听、感受到原本能力不及的真实样态和本质,从而更容易把握到真实本原。

---数字化教育内容还是学习者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节点。教学过程中,与特定教育内容建立关系的学习者形成动态的学习共同体。这种现象将学习者的特性不断附着在相应的教育内容上,赋予其活力和成长性。

---优质资源和应用共享,可有力促进高质量的校际均衡和区域均衡。

5、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再造

与传统业务流程优化不同,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再造,首先需要全面梳理物理空间传统业务流程,然后抽象建立业务的完整数据流程,运用智能技术,统筹数据处理、流转、存储,以数据治理简化业务流程,最终在数字空间建立新的业务逻辑闭环,调用必要的物理元素,完成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