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来自《诗经》的中国古老的智慧,可以运用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传承、传播、生产文化的教育行业,更是对借鉴与吸收、融合与创新,有着深刻的领悟与主动的把握,并将其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之父朱安利说:“在他国的繁荣与发达中,可以找到使本国兴旺发达的办法”,尤其可以从别国移入那些教育改进,以促进本国教育及社会进步。
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的研究著作是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庄泽宣所著《各国教育比较论》。1964年,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批准在高等学校设立外国研究机构,1965年创刊《外国教育动态》,主要介绍国外的教育思想、制度、动向。1992年《外国教育动态》更名《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引介国外重要的教育理论与思想,追踪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与实践,持续关注我国教育现实与问题,可以说,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现实贡献。
2015年,在《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王英杰,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国内相关院校骨干专家,根据《比较教育研究》多年关注的重点,以及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历时一年选编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50 年丛书》:《定位与发展:比较教育的理论、方法与范式》《博学与慎思:当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均衡与优质:教育公平与质量》《问责与改进: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光荣与梦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理念与制度:现代大学治理》《创新与创业:21世纪教育的新常态》《流动与融合:教育国际化的世界图景》《传承与建构:课程与教学理论探索》《效率与公平:择校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丛书所涉及的内容几乎都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和重点聚焦的问题。
《定位与发展:比较教育的理论、方法与范式》从250多篇反思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文章中,选编了71篇有代表性的论文,从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学科定位、学科关系、学科危机、理论、方法与方法论、范式、使命挑战与发展等八个专题,呈现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反思,既是对比较教育学科概貌的一个素描,也是对整个丛书的一种导读。
《问责与改进: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与模式进行了梳理、比较与总结,进而分别从外部质量保障和内部质量保障两方面,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措施和运行机制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光荣与梦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试图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特征、政策与规划、人才培养、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总结和探究世界一流大学创建的规律,以期对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所启示与帮助。
《博学与慎思:当代思想教育思想与理论》汇集了创刊五十年来教育学者群体在教育思想、思潮与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对自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思潮,均有详细、理性的阐述与分析。
《均衡与优质:教育公平与质量》包括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教育质量理论与政策;弱势群体教育公平政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政策、实践与经验;教育公平理论等内容,从理论、政策、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为我们在教育领域内最大限度地实施与实现公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流动与融合:教育国际化的世界图景》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教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跨文化教育及欧盟与博洛尼亚进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国际教育趋势及问题进行了预测,对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念与制度:现代大学治理》内容涵盖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逻辑基础与制度保障;大学与社会、政府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及边界;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大学学术伦理的基本内容等,从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勾画出了现代大学治理等基本框架。
《转型与提升: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变革梳理的基础上,提供了有关教师专业化及专业标准的多个范本,对于我国教师培养与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质量与权益:教师管理政策与实践》从教师管理的角度选录了《比较教育研究》发表的近50篇文章,试图管窥各国教师管理中提升教师质量的政策与实践。全书共5个专题:教师质量与教师地位、教师资格制度、师资配置与聘任、教师评价与待遇、教师权利与义务,对于我们的教师管理实践具有较为全面的启发意义。
《传承与构建:课程与教学理论探索》专注于梳理《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0年来课程与教学领域比较研究的成果,诠释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的学术传统和知识谱系,力图“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见证过去并启迪未来,以期推动我国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发展。
《效率与公平:择校的理论、政策与实践》梳理和分析了英美、日本等国的择校理论、政策及方案,为我们在教育领域内各个层面上进行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创新与创业:21世纪教育的新常态》从实践角度出发,对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梳理,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和剖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从而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创新的尺度。最后,本书又归结于实践,对英美、韩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各国在创业教育模式、机制、教师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新常态铺垫良好的基础。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只有面向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对于教育而言,只有以更开放的心态,打破边界,拥抱变化,深度认知外在的世界与环境,才能更敏锐而又精准地回应时代需要,从而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和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求得一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民办高校更应如此。
《中国比较教育50年丛书》正是这样一个媒介,通过比较教育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描述,让我们与他国的教育思想、制度、理念、政策与管理产生“链接”,点亮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批判、融合与创新,解决和超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