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 文华学院外语学部
一、引言
在21世纪科技进步的浪潮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领域的革新,更在逐步重塑全球教育生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为教育模式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数字化”这一关键概念正式纳入政策议程,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中国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和力度拥抱数字化浪潮,借助数字技术重塑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提升,以培育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交流日益增强,翻译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传统人工翻译方式已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以其高效、快捷、优质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青睐。翻译工具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翻译不可或缺的技能。为响应社会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机辅翻译课程,然而,目前数字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师生数字化意识和技术能力的不足,以及校本数字化资源的匮乏或整合困难。此外,生成式AI如ChatGPT等技术的出现,对翻译教学带来了显著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机辅翻译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及学生成长需要,已成为高校翻译教学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对机辅翻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课程定位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关注如机辅翻译课这样的实践型课程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系统探讨了新时代机辅翻译课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推进转型等核心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为提升机辅翻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推动翻译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基于OBE理念下的机辅翻译课程定位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即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育的中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本质在于,教育过程需首先明确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进而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内容,随后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机辅翻译课程的整体教学定位得以明晰:致力于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又拥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翻译专业人才。
具体而言,机辅翻译课程应实现以下学习成果:首先,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后续的翻译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翻译技术,灵活处理不同领域的翻译任务,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翻译需求;再者,学生应具备与他人共同完成一般翻译项目的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环境;最后,通过实战演练,学生的独立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应得到显著提升,培养其应对实际翻译挑战的能力。
鉴于机辅翻译课程的高度实践性和技能要求,笔者所在院校将其定位为高年级方向课程,共开设16周,每周安排2学时,总计32学时,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吸收和实践所学知识,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
三、机辅翻译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机辅翻译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以及行业应用等方面均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重构是这一转型的核心环节。教师可根据机辅翻译教学内容的特性和难度,将理论性较强的讲解和操作性较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慕课视频形式。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灵活地学习,更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吸收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同时,课程还通过构建全面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涵盖翻译语料库、术语库、行业案例库等),使用学校购买的传神智能翻译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素材和实践空间。
教学方式的数字化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机辅翻译课程借助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通过实时互动、在线讨论、远程协作等方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感。
评价体系的数字化升级确保了学习成果的准确评估。课程将评估焦点转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完成质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如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情况。同时,AI自动评分系统的引入,使得学习成果的反馈更加及时、详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与翻译行业应用的数字化对接,是实现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机辅翻译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紧密对接翻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确保学生掌握先进的翻译技术和工具。此外,学校与翻译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入翻译行业最新的翻译软件和技术标准,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接触到真实的翻译场景和任务。翻译企业也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实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四、机辅翻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探索
教师和学生是机辅翻译教学的核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与服务是机辅翻译教学的基本要素。为了推进机辅翻译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坚持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数字资源的积累、教学方式的转型以及教学评价的重构等关键领域。
1. 提升机辅翻译教师素养
教育部于2022年11月30日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能够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获取、处理、运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进而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感即为教师的数字素养、此外,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纯传递者,而是成为了数字化技能的积极实践者、技术应用的前瞻引领者,以及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有力推动者。这种角色的多元化转变,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在机辅翻译教学领域,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机辅翻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和深化程度。尽管随着课程要求的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动,翻译教师的数字化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但要适应翻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仍存在显著的差距。
机辅翻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高,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促进。在团队协作方面,应将具有相同教学方向的机辅翻译教师组织成紧密的团队,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各类专业培训。这类培训不仅能够让教师们系统地学习最新的数字技术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共享资源、交流经验、相互启发,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共同提升数字素养水平。另一方面,以赛促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方法。通过参与各类课程竞赛和项目申报,如一流课程申报,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竞赛不仅要求教师们具备扎实的数字素养基础,还要求他们能够将数字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中,从而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通过参与竞赛,教师们可以深入了解所授课程的优缺点,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机辅翻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2. 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度整合
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演变成为高校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模式。然而,目前存在一些普遍的误解,即将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线上部分是观看提供的教学视频,而线下部分则是传统的课堂讲解。这种观点未能全面把握混合式教学的本质与精髓。实际上,真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远非线下内容与线上内容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更为复杂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它追求的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机融合与优势互补。在这种模式下,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课堂内外都贯穿着线上线下的深度互动。
第一,线上教学以其高效、便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机辅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授课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此外,线上教学还能有效解决机辅翻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时量不足、互动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在线讨论、实时问答等方式,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线上教学还能轻松整合学生数据,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学生学习状况反馈,进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二,线下教学以其交互性强、反馈及时、有助于发展师生人际关系等优势,在混合式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机辅翻译教学中,线下教学可以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为师生提供更加深入和具体的交流机会。通过面对面的讨论和合作,教师可以更直接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同时,线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在机辅翻译课程中,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多元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精心打造实训室和智慧教室,有效地重构课堂生态,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使教师能够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需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例如,线上教学的互动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而线下教学的面对面交流则有助于即时反馈和深度讨论。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自由切换这两种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表一所示,通过对机辅翻译课程中“翻译记忆”一节课内容的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表1“翻译记忆”混合学习资源设计表
教学程序 | 课内线上活动 | 课内面授活动 |
导入 部分 | 签到:定位签到 |
|
| 教师PPT呈现:导入两篇歌词译文,问A好还是B好 |
投票:A篇VS. B篇 |
|
选人: 开放式答案——为什么A好或者B好 |
|
| 教师PPT呈现:引出翻译记忆的重要性 |
实操部分 | 在线教学视频播放:WORDFAST导入、翻译和导出操作 |
|
| 教师讲解:部分中断视频,强调易错操作 |
配对练习:课堂在线练习,回顾WORDFAST安装顺序 |
|
临时分组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根据视频指导操作顺序,一人听从指示完成翻译操作,两人共同用WORDFAST翻译歌词,了解自动翻译记忆功能 |
|
上传:将两人讨论后的译稿上传 |
|
| 教师点评:调取部分分组作业进行点评 |
总结部分 | 选人回答:总结翻译记忆的优点 |
|
| 教师PPT总结: 1: WORDFAST的操作顺序; 2. 总结翻译记忆的优点; 3. 歌词翻译的要点 |
3. 构建数据驱动的多元评价体系
构建数据驱动的多元评价体系在提升翻译实践教学效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翻译实践评价方式往往局限于对翻译练习的简单评判,即便在数字化实训室的环境中完成,也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饱受诟病。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以及客观性不足等方面。然而,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为构建更加完善的翻译实践评价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主观判断,而是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从主观判断向客观数据分析的转变,从单一练习评价转向多维能力(语言能力、机辅翻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评估的转变,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转变,从教师单一评价转向多元主体(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共同参与评价模式的转变。整个评价过程始终围绕学生的中心地位,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首先,在明确机辅翻译课程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机辅翻译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准确完成翻译任务等显性指标,更要深入挖掘和评估学生的潜在能力。潜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实操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在机辅翻译领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为了确保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入了解和精准把握,必须借助先进的大数据跟踪技术,精准捕捉并深入分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各项行为数据,全面记录学生在混合式学习平台上的所有活动轨迹。这些数据包括学生在混合式学习平台上的考勤签到情况,反映了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态度;单元测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直接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视频的观看时长、在线分组活动参与度以及在线讨论的积极性等数据,也能从侧面揭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这些多元化的数据共同构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完整行为图谱。
之后,基于收集和分析的学习行为数据,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档案。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学生的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大数据的可视化和动态化报告,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趋势。比如,通过分析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活跃度,可以发现他们的学习高峰期和低谷期。这样的档案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也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教师需根据学习行为档案和分析报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和干预指导,帮助学生动态调整学习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从而达成以评价为导向的学习促进目标。同时,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系统识别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上的薄弱环节,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和潜能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支持和辅导策略。
基于教学大数据的机辅翻译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全面、动态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实现了对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深化。该评价体系不仅聚焦学生显性课堂行为的评估,还深入挖掘和量化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外,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获得关于学生学习行为、能力倾向和学习进度的全面信息,进而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数字化转型作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既体现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又紧密契合了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翻译教育领域,这一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它并非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教育理念的深度更新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需要明确的是,数字化转型并非最终目标,而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高效且必要的手段。通过技术赋能,传统教育模式得以改造和优化,进而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在机辅翻译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中,核心在于翻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度整合,以及构建数据驱动的多元评价体系。数字技术和机辅翻译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翻译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一转型,不仅能够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数字化素养的翻译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个人简介:吴颖,教授,机辅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语料库,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