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在线

浅析数字化背景下红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

熊晶   武汉城市学院

素有红色文化资源强县之称的红安,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依托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思政课教学,红安本土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数字化红安红色文化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为赋能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契机。

一、红安红色文化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考察湖北期间,专程前往红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同样也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湖北省红安县有着特殊地位,它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在红安这块红色土地上,组建了五支人民军队,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两百多名将领,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因此而得名。

红安的红色文化包含着两个方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红安地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形成了以红安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经过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多番调研、论证,将红安精神凝练为“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在物质文化方面,红安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资源,革命文物、胜迹遍布全县,如全国一流、湖北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故居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等。此外,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湖北红安革命纪念管理中心、红安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已经成为红安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数字化背景下红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高校思政课需“守”思想性、理论性之“正”,“创”亲和力、针对性之“新”。

(一)红安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

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色资料视作我们党的最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历史长河中,凝聚出的崇高精神与卓越品质,它蕴含着深厚的育人力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以强大的感召力成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最高频的教学元素之一。红安红色文化承载着红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是思政课中不可或缺的育人元素,传承红安精神是红安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红安红色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例如红安以“红”为名的殊荣、14万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壮烈史实、“共和国第一将军县”的由来等。把红安的革命故事、根据地故事在思政课堂上“讲好”“讲活”,用红安红色文化沁润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以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沁润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将红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为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赋能。

(二)数字化背景下红安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红安红色文化的赋能功效,思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努力拓宽教育教学的路径和场域。第一,依托多媒体教学,将红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图像化、视频化。丰富多样且生动逼真的红色教学资源,如同一部部引人入胜的历史长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蓝墨云、智慧树等,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巧妙结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红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过程中,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交互教学,例如问卷、讨论、投票等功能,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学情分析、作业分析、考试分析等功能,帮助教师精准评估教学效能,个性化制定教学方案。第三,虚拟仿真教学是当前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一类教学模式,它不仅是教学路径的拓宽,更是教学场域的更换,不仅让学生回到红安红色文化产生当地,更是回到红色文化产生当时,实现沉浸式教学。数字化背景下,红安红色文化能够实现多维度赋能思政课,打造沉浸式、交互性思政课,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数字化背景下红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红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要从思政教师、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和协同育人五个方面统筹推进,实现数字化和红安红色文化耦合,进而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赋能,提升育人实效,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红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首先,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树立思政教学数字化不可逆转趋势的新认识,从思想上积极响应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时代召唤。其次,主动学习数字化教学技能,例如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数字资源收集、资源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教学设备使用等。第三,主动配合数字化专业开发人员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教学需求,帮助教学资源的虚实转化。例如红安红色文化虚拟仿真教学内容的制作,普通思政教师难以掌握虚拟仿真开发技能,只能依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制作。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师要监控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转化为虚拟仿真教学内容,保障虚拟仿真教学内容的专业度。

(二)强化红安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库的构建

红安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8处,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但可以直接拿来用于思政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资源较少。要发挥红安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育人功能,需要建立红安红色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库,对现有红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在系统梳理红安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对标思政课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建档。将红安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勇于创新、勇于献身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归纳,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例如黄麻起义数据资料可应用于“史纲”土地革命战争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红安登记在册烈士数据可用于“德法”理想信念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建设丰富的红色红安文化数字教育资源库,为课堂教学提供鲜活的、生动的案例支撑,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红安红色文化的内嵌和耦合,多维度助力思政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一方面,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前线上提供红安红色文化学习资料,上课时运用教学平台互动教学功能助力启发式学习,课后通过作业、考试进行学习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依托红安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等云平台,打破虚拟仿真教学硬件设备要求极高的困境,充分利用数字化场馆等技术让红安精神“活”起来,帮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操作,让学生在常规课堂环境中也能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积极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情与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登录“黄麻纪念园管理处”公众号中的VR展厅,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在教室里自主云参观展厅内容,沉浸式了解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打造虚拟仿真第二课堂

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是对思政理论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往往以课外参观、讲座等形式进行。无论是参观还是讲座,教学交互性仍然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虚拟仿真教学是“金课”教学模式之一,打造强交互性的沉浸式教学,当前在各门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当前,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技术日趋成熟,辅助高校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积极态势。此类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激发思政课堂活力,有效提高思政课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 。VR、AR、MR技术能够实现仿真再现,学生可以通过穿戴设备“重返”红安革命历史场景,在硝烟战火中身临其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的叠加作用下体验红色文化、掌握红色知识、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

(五)依托融媒体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浓郁氛围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个协同育人的过程,思政课教学有成效还要依托全校的思政教育合力。校园内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有助于红安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传统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营造途径有:校内展板张贴宣传品或者组织主题活动。在数字化背景下,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营造还需要加强校园融媒体的主题建设。例如,高校官方融媒体系统挖掘红安红色文化资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资源推送,以红色文化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