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在线

数字技术下文科专业业界场景、岗位能力变化态势分析及应对思路
——以文华学院人文学部为例

殷卉 文华学院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业界、学界的升级,也带动了整个社会传播的转型,由此影响了各个文科学科的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也逐步改变了传统文科专业的工作场景和岗位要求。在业界场景中,数字技术催生了大量新兴岗位,并重塑了传统职业的工作内容,要求文科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运用能力和网络沟通技巧。与此同时,跨学科整合的趋势要求文科专业人才能够与科技、数据分析等领域进行有效协作。在岗位能力方面,数字时代的文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关键能力:信息素养,即快速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数字技能,包括数据分析、网络编程等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创意思考和问题解决。综上可见,数字技术对文科专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以文华学院人文学部为例,分析数字技术下文科专业业界场景、岗位能力变化态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路。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场景正深刻地变革着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其中也包括高校的文科教育。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高校文科教育在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课堂上什么样的课,实验室训练什么样的技能,毕业后拿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去应对社会变化的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巨大冲击和变革阵痛。如果漠视这种趋势和冲击,不在文科的应用特色建构上予以关切,那么专业培养的定位和社会真实需求之间,将日渐背离甚至渐行渐远。

人文学部拥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法学五个本科专业,属于新闻传播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两个大类。在当前的社会转型发展中,这些专业的行业状况与人才需求趋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文科专业业界场景的变化

1.传播类行业的智能转型

网络新媒体发力,在商业领域、金融领域、交通领域引起颠覆性改变,给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和方式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在新闻业界调研的结果也令人吃惊: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生存艰难,纷纷进军新媒体领域以求发展。与此同时,以微信、微博、客户端(APP)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企、事业单位大行其道,成为了信息传播和推广发布的生力军。

在此背景下,新闻专业培养目标的业界岗位指向就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随着大众传播也向新媒体转型,纸媒、广播、电视制作需要的人才相应的会减少,它们生产的产品也会放在网络、新媒体中传播,进一步扩大这种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未来企事业单位家家要做公众账号等新媒体,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会急剧增加。

这种社会需求的变化就要求新闻专业变革,以适应未来的人才市场需要,要调正自己的培养目标,在适当减少原来三种传统媒体采制学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传播技能的课程,并用新媒体传播统领整个专业的改造。

2.文法类业界场景的变革

汉语言文学(中文)和法学专业是文科的典型常设专业,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剧,其对应的业态场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法学专业为例,其业态场景也在不断更迭。比如新闻媒体行业对法学专业有了新需要。目前许多法制类节目用人是会综合考虑新闻素养和法律素养的,以及法律类新媒体公众号的运营与推广,如律所的运营岗,专门负责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宣传律所理念等,岗位要求具有出色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熟练运用新媒体编辑工具;熟悉新媒体生态等等。另外诸如工商、交通、医药、知识产权等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大量具备一定法律功底并且熟悉本行业管理实务经验的人才。在专利代理领域,律师+专利诉讼代理人的强强组合,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除此之外,还诞生了许多新兴行业与岗位:

(1)法律科技公司

“Alpha”“威科先行”“法蝉”“法狗狗”等都是目前法律界颇有知名度的法律科技服务产品。以 Alpha为例,在其智能操作系统中,有上百份专业项目模板,而这些就需要专业的法律人才去总结、审核、把关,最后将实务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业务模板。岗位要求了解法律智能行业产品研发的顶层设计和原始搭建,协助资深法官、检察官进行法律实务知识的梳理、法律知识图谱的搭,协助进行法律文件的检索、整理工作;基于平台进行法律方面的知识校验;阅读大量法律文书,并进行快速准确的研究、分析。但较之一般律师,更进一步的能力是要求了解智能产品研发的设计思路,具备快速检索法律大数据的能力,以及数据提取、分析、运用的能力。

(2)互联网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例如“律兜”“口袋律师”为代表的平台推出了“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即用户在平台付费购买服务后,可以在线上直接咨询律师问题。该岗位的优势是社会需求量大,从业门槛低,一般不要求从过法律资格考试。

(3)法务会计

该岗位为新兴岗位,要求从业者必须为法学和会计学复合型人才,其研究领域涉及会计学、审计学、法学、侦查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如腾讯、东方航空等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法务会计的重要性,对该职位面向法律会计复合型人才进行招聘。

(4)在线纠纷解决师

随着在线法院和在线纠纷解决作为常见的争议解决机制出现,这个新兴领域目前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与此相关新的职业需求还包括电子谈判师和电子调解师,在线纠纷解决过程必然要求他们的介入和裁判。该岗位相对而言门槛较低,需求量大。

二、文科专业岗位能力变化态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科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正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岗位数字技能的普及。掌握数字技能已经成为众多岗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不仅仅是技术岗位,文科专业的从业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字工具的使用等。

2. 工作中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在数据驱动的时代背景下,文科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利用数据分析来支持决策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了解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实际的业务洞察。

3.跨学科整合能力。随着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如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文科专业人员需要能够与技术人员协作,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4. 数字沟通与协作能力。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文科专业人员需要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5.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字时代,文科专业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和商业模式。

6. 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随着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平台,文科专业人员也需要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保护个人和公司的数据安全。

三、文科数字化人才培养思路

1.以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学科群进行专业的总体提质发展

鉴于智能媒体带动了新闻业界、学界的升级,智能化也带动了整个社会传播的转型,由此影响了各个文科学科的发展,如广告学的数字广告、中文的智能化写作、法学的法务智能化等;而品牌化是中国产业必由之路,它促进了各个产业、行业的发展与升级,工商、文化、媒介、国家品牌等都成为了文科各学科服务社会必须研究的问题。

为适应这种技术智能化、业界品牌化升级的趋势,在今后的十年发展中,我们将新闻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法学三个学科组成优势特色学科群,以“智能传播和文化品牌”为核心纽带,在交叉中创新,凝练学科方向;发挥我们三个省级基地和一个省级创新团队的支撑作用,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出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成果,培养新型文科人才;在此基础上,把群内各学科建设成核心竞争力强、优势特色突出的新文科型学科。

2.重构各专业的发展目标

如火如荼地新媒体与智能化实务发展,对包括新闻传播、品牌营销、文化传播、企事业管理以及法律规制和日常法务等领域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相关领域的变革、整合使之对人才的需求、岗位的要求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各专业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中,需从各专业社会需求变化的角度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力求以完善的知识结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打造对应新的社会岗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总体上立体化地覆盖区域经济发展中相互关联的岗位。

具体而言,新闻学专业主打新媒体实务,瞄准新闻媒体中的网络和移动终端方面的新闻传播岗位,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微博、微信公众帐号和客户端等新媒体运作及管理的实务性岗位;广告学专业直接服务于湖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瞄准工商企业的品牌传播和推广的实务性岗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保持汉语言文学的核心专业要素的基础上,揉合文化品牌传播的特质、新媒体创作的开展,瞄准企事业单位的公关、企业文化建设等实务性岗位和新媒体机构的文化、文学创作岗位;法学专业除了传统的公检法单位和社区基础法务人员,瞄准社会日益延展和深入的智能化实务导致的社会管理、商经法务变革以及法务信息化这些新的岗位和技能生长点。

(1)新闻与网媒专业发展定位

特色: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推广与经营、新媒体写作、网络新闻采制技能以及新闻采写编评技能。

  对应岗位:湖北省、市媒体的新媒体制作与推广经营岗位,湖北企事业单位设有的新媒体制作与管理岗位,各类网站传播的岗位以及普通新闻采编、公关岗位。

   独到性:省内新闻传播类专业有网络新闻,有网络制作,但是没有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这些移动新媒体的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现在的大趋势是互联网络为王,一切传播都必将转移到互联网上来;而互联网的发展必将是移动终端化,移动新媒体将会成为新闻传播和各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由此每个新闻媒体、每个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都将会建立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社会需求量极大。

(2)汉语言文学(中文)专业发展定位

特色:文化品牌策划、文化产业品牌管理、新媒体创作技能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中文写作基础技能。

   对应岗位:本省文化部门的文化产业策划、管理,旅游、电子游戏、影视等文化产业品牌策划与保护岗位,电信、门户网站、网络公司新媒体部门的创作与制作岗位,以及高级文秘岗位、教师岗位、媒体与出版社采编岗位。

   独到性:我省虽有众多的中文专业,却既没有培养文化品牌策划、管理人才的,也没有培养新媒体创作人才的。

   社会需求:我省是文化大省,但不是文化产业强省,没有文化品牌是一大原因,而其直接原因又是缺少文化品牌策划、管理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随着新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新媒体创作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市场前景广阔。

(3)广告专业发展定位

特色:把单纯的广告教育升级成为品牌传播教育,培养创意与策划、品牌经营与管理技能,以及广告制作、整合营销、公关关系传播技能。

  对应岗位: 本省大中型企业的品牌管理部门的策划与管理岗位 + 广告公司、企业公关部的岗位。

  独到性:把广告专业升级到品牌传播,在全国只有两个专业,湖北独此一家。

社会需求:全国广告专业很多,人才市场趋于饱和,而企业做品牌需要的人才综合技能要求更高,能培养出来的学校寥寥无几,供需缺口很大。

(4)法学专业发展定位

特色:与重点高校的法学专业进行分层错位发展,体现应用型特色。从单纯的、大而全的法学教育中走出“法学基干+商经重点+法务信息化能力”的文华法学特色道路。

  对应岗位: 本省公检法基层岗位 +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法务人员 + 各层级各类法务宣传、推广人员。

  独到性:法务智能化技能。

社会需求:同类高校中法学专业目前有分方向进行侧重发展的,但以整个学科群进行支撑、走法务信息化特色技能培养的法学专业目前未鲜有所见,具有人才培养的提前量和相对优势。

3. 软硬件升级赋能文科数字化变革

人文学部一直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特色化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路下求新、求变、求实。在经历与业界领先机构共建智能传播实验室、共建智能传播人才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发展到涵盖整个自有学科群的文科智能化实务教学实践平台,在教学、科研、产学合作等领域展现强大的潜力。

智能媒体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在承担有人文学部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的《融媒体新闻编辑》《新媒体策划与制作》《网站与新媒体经营管理》《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界面设计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用户分析》以及《新媒体写作》等30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任务,即一年内共计承担了40门课的教学实训任务。

在智能传播平台和应用软件的支撑下,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实训环节能做到对接业界场景,以“在学习中生产,在生成中学习”的实战化模式来达到前沿性应用能力培养的落地。

同时,意识到人工智能的趋势日新月异,现有智能化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和技能培养模块不可能一劳永逸,人文学部努力践行“业界场景-课程建设”之间合理动态关联的建设思路,即常态化地进行业界场景与社会需求变化的调研,通过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的及时更新来进行动态匹配,以保障培养方式与业界发展不脱节。

实验室和系统也支撑了大量周边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工作,同样地具有良好的使用效益。老师们以课程为纽带,以智能传播平台为依托,提高了“接单”能力,把中小微企业的传播、品牌、声誉管理类业务项目与课程实践环节对接起来,进行实战。

总之,数字技术对文科专业岗位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要求文科专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