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学院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处 周晶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学院师资规模持续壮大,青年教师数量逐年增加。为了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学院一直以来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培养体系,将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阶段通过培训、竞赛、选拔、晋升等举措,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助推其成长。
一、适应期:悉心引导,顺利过渡
初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有的刚出校园又入校园,有的接受过其他行业的短暂洗礼,心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新奇感和责任感,满怀对教师生涯的憧憬,可塑性和适应性都很强。为了帮新入职教师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悉心引导每一位新进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入校后面临的第一个专项培训项目,学院结合省高师中心的线上课程、名师讲座等内容,根据学院实际,认真策划、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将师德师风教育、制度与规范解读、教师礼仪规范、课件准备与制作、学生学科竞赛等,涉及到各方面在校内容都引进新进老师的培训课堂,并创新引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用优秀教师的课堂魅力为青年教师树立标杆。学院每年都输送几十名新进教师参加岗前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考核,拿到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取得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敲门砖。
同时,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找“师傅”,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入门导师。制定两年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现场传授、课下指导、总结研讨等形式,在导师的示范引领下,使青年教师在短期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掌握工作基本规范、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基本方法,尽快站上讲台。近年来,通过老带新举措长期而有效的坚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明显缩短,每年获得督导表扬、校内外竞赛获奖的教师中,处于培养期的教师数量越来越多,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科研团队的人数也逐年增长。
二、成长期:重点培育,快速站稳
教师的成长,指的是师德的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经过适应期的顺利过渡,青年教师的师德价值观已经基本养成,并初步具备了上讲台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技能以及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快速站稳讲台,逐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果。
教学竞赛是学院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每年下半年,学院会分阶段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现以赛代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校内的两轮竞赛中,通过导师一对一指导、讲课比赛、结果反馈及经验交流等环节,在短期内以集训形式重点培训参赛教师,使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馈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校内教学竞赛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将由学院推荐至启林教育研究院参加一年一度的启林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与集团内几所高校的老师同台竞赛,展现我校实力的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开阔眼界、增强交流,进一步提升自我。按要求,入校三年的青年教师都须参加且通过教学竞赛,“压担子”的同时,学院也加大激励措施,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加上启林研究院的“新秀奖”,每一届教学竞赛都有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过去三年中,我校参加启林竞赛的青年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获奖率也一路攀升。实践证明,经过这道“门槛”,青年教师教学阅历和经验得到了积累,教学水平也得到质的飞跃。
学院每年会根据年度培训计划,按照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开展一系列“订单式”轮训,与培训机构合作,定制个性化网络课程,一班一主题,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建设、金课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能力及行政工作能力提升等,学员由各单位从青年教师中择优推荐,采取“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交流经验”的形式,确保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都能接受到重点专业培养、满足成长需求。近两年来,已有一百多名青年教师取得了网络培训课程的结业证书。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纷纷表示,网络培训形式灵活,周期短、见效快,可根据自身教学工作合理安排时间和课程,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收获颇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成熟期:搭建平台,自主发展
在快速度过适应期和成长期,迈向第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方法及工作方式,如果思维也固化下来,就会遭遇事业的瓶颈期,发展速度减缓,出现后劲不足、停滞不前的情况。为了让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有方向、前进更有动力,释放出青年人才的激情和才华,学院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搭建多渠道、多途径的平台,给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提升创造更多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特色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多年来,学院坚持实施骨干教师选拔、激励和管理机制。在选拔过程中,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综合考量青年教师参加教科研项目、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成果等方面的业绩,对选聘的骨干教师给予相应津贴,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有效的跟踪管理机制,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他们在履职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完成目标任务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助推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至今,学院已开展了九届骨干教师选拔工作,选拔、培养的骨干教师有一百六十余名。其中多名青年教师通过骨干培养,取得了各种教学或科研成果,获得了职称或职位的晋升,实现了由成长向成熟的转变。
此外,学院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路径,不断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化、常态化。根据成长培养需求,努力为青年教师争取培训进修机会,多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国内外进修、到国内教学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相关学术活动以及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等。为青年教师提供丰富、广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同时,学院根据发展定位,制定了教师、实验技术、图书资料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分类分层、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并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为青年教师提供晋升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获得自主评审权以来,已有五十余位青年教师通过职称评审晋升到副高职务,为学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所谓“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重要力量,是实现学院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学院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学院一系列的培养措施下,一批批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起来,成为学院的中坚力量,为学院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逐步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项目化、常态化、创新化,有效帮助青年教师缩短成长周期,助推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为学院建设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