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在线

基于智慧物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现代商务技术学院 陈英华


引言: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11年获批省级重点专业;2013 年,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物流管理方向)实训基地经湖北省教育厅验收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使用中,实训基地表现出设备老旧、维修成本高、实训项目落后等问题,亟待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求。

一、基于智慧物流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智慧物流促进了供应链发展集约化。智能物流是指物流借助互联网,采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模仿人的行为,使得物流系统具有智能化。智慧物流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代表的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万物智联的时代正在到来,人们期待的大带宽、广连接、低时延、高效率的时代特征已然出现。传统物流正在发生转型,面向供应链整体的物流跨越供应链向不断集约化转变。

智能制造对物流提出新要求。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的今天,制造业物流出现了新特征:与供应链系统、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网络化、场内场外物流整合。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物流与供应链的集成。智能制造对物流与生产活动的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数字供应网络的多维度集成、支持网络化生产、组织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去中心化的自主决策与协同控制、物流资源学习型运营管理能力等。

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新需求。在传统物流不断转型、制造物流走向高端的新形势下,物流行业人才标准发生了新变化,物流人才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适应性是物流人才质量的衡量标准,为了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物流专业建设内涵,物流实训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需要重新规划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使我校物流专业在物流人才培养中抢占先机。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对接现代化仓储,深度开展产教融合。通过加强智慧仓储建设,突出亮点,形成专业特色,与同类学校形成差异化培养。凸显仓储技能人员培养优势。建立生产性实训场所,提升产教融合粘性,实现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对接行业企业,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通过对接行业企业,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现代化物流设备,保持行业领先,设置智慧物流实训教学项目,让实践教学达到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建设有亮点、实物有看点、使用有优点、师生满意度高的原则,开发优质实训室。人才进驻企业将帮助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最终打造智慧企业。

对接物流应用型本科,提高物流人才培养层次。物流专业作为首批升本专业,实验室建设先行,硬件软件提档升级是办学实习的体现,更是专业建设的前提,抓住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深刻透析本科职业教育对于实训教学的要求,有的放矢,实现针对性建设,打造高端智能化物流实训场所。

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比赛水平。物流实训中心锻炼学生的储配方案设计能力,提升仓储管理能力,是备赛必须场所,既突出了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又实现了专业管理技能培养及研究能力培养。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针对省赛、国赛、世赛要点,设计和建立更好的备赛条件,通过比赛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提升比赛水平,提升办学定位。

开展横向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物流实训中心开展横向合作,为物流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举办各级各类省级院校及社会团体大赛等。完善实训条件,申报培训认证,以实训中心为平台,孵化比赛选手、组织专业竞赛、研讨交流、开展横向课题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校知名度。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模块设计

(一)国际物流实训室

1.国际物流实训室设计规划设计要点

国际物流实训室含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赛项备赛条件,设计分为两个区域,一是国际物流区域,通过国际物流软件,模拟报关报检等进出口货物流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业务,与当前国家推行关检合一政策高度匹配;二是货运代理区域,根据不同角色分别呈现货运代理各流程,高效的流程符合智慧物流应用需求。本实训室针对专科可开展的实训项目有海运业务单证及流程、海运事故处理及案例分析、国际航空运输、国际航空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及单证、国际航空公约及案例分析、国际陆路货物运输、外贸单证工作认知 、信用证处理、缮制出口单证、缮制进口单证;针对本科可开展的实训项目有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收入组成结构及主要业务关系方、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运输费用计算、运输单据的种类及应用、海运提单的相关内容和填制、国际海运保险结构分析、进出口操作流程优化、客户的需求报价及投诉与赔偿处理。本实训室大力支持国际货运代理赛项的备赛。实训项目体现了目标引领、内容丰富、方式新颖、科学设计,完全符合现代物流专科及本科当前及未来10年办学需求。

2.国际物流实训室规划建设的依据

精准对接世赛货运代理赛项标准,提升比赛水平。货运代理技能大赛实训基地是对接世界货运代理技能大赛这一盛事的最直接方案,对接世界货运代理技能大赛相关竞赛规则和技术标准,科学组织集训,有针对性地培养参赛选手,提高参赛水平。同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集训方法,以赛促训、以赛促教,通过竞赛检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带动区域货运代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物流实训室将与光谷周边国际物流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数据对接信息服务,实现产教融合,帮助国际物流企业对客户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实时信息反馈、客户咨询、订单处理等服务。通过此举在货运代理人才培养领域,依托企业在货运代理方面应用经验、技术平台,双方共同合作,共同规划货运代理服务体系。此举是货运代理人才培养领域的一个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国际物流实训室通过货运代理业务实训,让学生了解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部门和岗位设置。通过实训项目学生可以掌握不同岗位职责和业务内容,业务办理流程及办理要点。学生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的关键。解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操作能力不强,职业适应期较长的问题。国际物流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有效锻炼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智慧物流实训室

1.智慧物流实训室规划设计要点

智慧物流实训室含1+X考证、物流省赛、物流国赛训练条件,由三个区域构成,一是智慧物流操作区,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快速、准确、高效、无纸化分拣、二是智慧仓储区,通过机器人实现货到人的动态存取,自动实现交叉路口的避让、防撞,通过进口二维码识别相机读取系统,保证具备足够的行走精度和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三是物流黑科技展示区域展示了当前智能量方设备、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展示当前物流新技术新设备新领域。智慧物流实训室针对专科可开设的主要实训项目有:职业岗位认知、仓储配送设备认知入库作业方案设计、在库作业方案设计、出库作业方案设计、配送作业方案设计、入库作业实施、出库作业实施、配送作业实施、编制外包委托书及计划等;针对本科可开设的主要实训项目有:物流技术装备认识实验、仓储管理系统体验实验、仓储货位的规划设计实验、物流输送系统认知实验、人工输送系统模拟实验、输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输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业务流程模拟实验等。通过新项目、新设备、新技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实现实训项目引领行业,突出专业培养的智慧仓储管理优势。

2.智慧物流实训室规划建设的依据

支持大数据、信息化驱动下的物流业转型升级。近10年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物流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物流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物流企业发展逐步壮大,物流成本明显下降。但当前我省物流费用总体偏高,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尚不完善,物流整体发展层次不高。我省物流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智慧物流实训室正是基于这些因素,以大数据、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物流项目,支持大数据、支持信息化、支持物联网,加快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促使物流信息实现共享互通,帮助物流业进入以网络化、组织化、平台化服务为主的发展时代。

深化产教融合,助推物流人才新生态发展。随着互联网+物流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当前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三大战略并举,智慧物流实训室的正是基于当前聚焦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求,能有效深化产教融合。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将快速提升人才质量,培养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专门人才,对于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差距意义重大。

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提升人才质量。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智慧物流实训室(1+X物流考试)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顺应职教改革对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顺应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要求,围绕物流管理教育科研、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生产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室

1.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室规划设计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室适用于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航空物流等专业,实训室主要分为四个区域:一是生产设计区,该区域实施JIT生产备料,科学配置,制定生产计划。二是生产管理区,该区域实施订单生产,团队配合,高效完成流程化产品制作;三是生产优化分析区,通过生产过程数据反馈,进行分析统计,对产品质量及生产曲线,对流程优化;四是产成品存储区,该区域将产成品实施分类管理,实现自动化仓储信息匹配及电子标签货架高效存储。针对专科学生可开展的实训项目有:流水线生产的过程、分析验证学习曲线、制定标准工时、分析双手动作、优化装配过程等。针对本科可开展的实训项目有:生产学习曲线实验、生产动作优化实验、生产工艺路线优化实验、成本分析优化实验、生产计划制定与优化实验、综合生产对抗实验等。该实训室可开设实训项目,与我国当前生产企业流程高度切合,对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生产流程优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室规划建设的依据

物流专业专科及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室的项目设计围绕我国生产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服务经济建设的主体,结合 “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背景,通过实训项目深入研究“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环节中的教学改革创新性方案,探讨基于不同专业层面的“跨学科,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很好的探索了人才培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改革方向。

是我校提质增效内涵建设的必备条件。当前,我校物流实训教学条件能够覆盖的课程较为有限。从内部需求分析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作为平台课,为多个专业提供生产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条件,有必要通过实践反映生产与运作、生产优化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课程配以实验课程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们通过平台实现集体备课、集中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改革步伐,增强教学水平,助力内涵发展。

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综合实训系统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与运作管理的原理及相应软件的使用操作,加深理解理论学习内容;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生产管理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等相关课程,提升专业综合能力。教师将充分利用良好实训条件,革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建设质量。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有效的课程实施将提高学生在运作管理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

四、基于智慧物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保障

(一)规范健全制度

在实训室建设申报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实施统一的流程。在调研、走访、申报、研讨、修改、提交流程中,集思广益、科学研究、深入思考、全面分析、理性判断、总结优化。实施过程中,民主公开、客观透明、量化评分、综合分析。实行正常的招投标流程,确保制度规范,流程合规。

(二)统一建设标准

在实训室建设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建设计划科学施工。规范开展硬件建设及设备购进。切实根据设备清单要求,认真核对具体规格参数,判断设备性能是否符合实训开出条件,实施市场比价,实现最优性价比购置,反复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性能优化,实施流程合理。

(三)完善配套要求

学校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确保实训室建设顺利开展。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配套要求到位,各部门配合高效,从而确保建设进度。学院实训中心应全程参与,把握建设质量关,确保实训项目可正常开展。学院应选取优质企业,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开发产教融合项目,确保产教融合的实训项目顺利开展,确保智慧物流实训顺利实施。

 

结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引导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于智慧物流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涵盖国际物流、智慧物流、生产与运作三大实训室,突出特色,功能完善,示范引领。与新商科实训室、叉车培训考证基地及现有物流实训基地协同,形成立体全方位的商务技术学习、培训、考证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必将产生强大的动力,开拓我校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提升。在集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产生集群效应,开创湖北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