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公布
2020年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共计有33所高校的104个基础学科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共涉及18个基础学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计有13个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其中北京大学入选7个,清华大学入选6个。
北京大学入选的7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分别是:未名学者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未名学者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未名学者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未名学者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未名学者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未名学者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以及未名学者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7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清华大学入选的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分别是:学堂计划数学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堂计划叶企孙物理班—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堂计划钱学森力学班—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堂计划滑雪板—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堂计划生物科学版—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以及学堂计划计算机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含人工智能)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排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后,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最多的高校分别是: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它们分别有6个学生培养基地入选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其中南开大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的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6个基础学科学生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的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哲学等6个基础学科学生培养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的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基础医学等6个基础学科学生培养基地。
浙江大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的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6个基础学科学生培养基地。
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的是,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和哲学等6个基础学科学生培养基地。
紧随其后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较多的高校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入选5个,入选基地为数学、地理科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等学生培养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5个,入选基地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四川大学(入选5个,入选基地为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生培养基地)、武汉大学(入选5个,入选基地为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和哲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入选4个,入选基地为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生培养基地)、中山大学(入选4个,入选基地为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历史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厦门大学(入选4个,入选基地为化学、生物科学、海洋科学和经济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吉林大学(入选3个,入选基地为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生培养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入选3个,入选基地为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生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入选3个,入选基地为哲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学生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选2个,入选基地为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山东大学(入选2个,入选基地为数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兰州大学(入选2个,入选基地为化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生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入选2个,入选基地为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等学生培养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13所高校分别有一个学生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它们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