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聚焦

民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欧阳建平

 

2007年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曾联合发文《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本科质量工程”正式启动,《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将遴选3000个左右本科特色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从此在各高校开启了特色专业建设新的征程,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延续到今年启动的“十四五”,“特色专业建设”一直都是各高校内涵发展最重要的建设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推进,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特色专业建设”将会成为高校的立校之本,而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来说,“特色专业建设”在未来更是生存之道。

1、怎样理解“特色专业”?

教育部文件( 教高司函〔2008〕208号)对“特色专业”进行了全面概述,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概括而言,“特色专业”应当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经过学校长期积累在某个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办学实践的专业;二是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专业;三是社会声誉较高,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在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办学中有独到之处的专业。所以,“特色专业”是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去积累、去打造,要在时间中去增色,而检验一个“特色专业”是要看用人需求、社会声誉,要在社会中得到认可。

2、为什么要建设特色专业?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一所高校就要提升发展内涵,提高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加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一所高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

目前我国有近三千所高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近千万大学毕业生,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及对一所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对这所高校的学科专业的评价。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转变,目前又迈向普及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多,高等教育的类别、层次更趋于多元化,适应社会需求是高校生存发展之道,核心是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同类别、同层次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举办学科专业的水平。未来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一所高校的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水平来认识这所高校,从而认可这所高校。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也经过二十多年,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民办高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更为凸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就更显迫切,特色专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如果说前20年民办高校是以规模、规范、改善办学条件在社会与高等教育界获得影响的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10年,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更多地体现在特色专业建设的水平上,由此必须认识到,为了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民办高校必由之路。

3、民办本科院校为何难以形成特色专业?

二十多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身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无论其成果显示度和社会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主要还是实力强的公办高校有显示度,民办高校还有诸多困难制约特色专业建设。

其一学术积累,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立的公办高校,还有一些高校可以追溯到上百年的建校历史,时间久远,学术积累深厚,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随着日积月累,在学科的某些领域人才辈出,造诣深厚。我国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缺少学术上的总结与积累,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只是满足于专业教学的基本所需,在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方面缺少主动意识,没有明确的研究与建设任务,由于缺少学科与学术上的支撑,所开办专业只能是大众化、一般化专业,无法建成特色专业。

其二办学理念,我国目前有700多所民办高校(涵盖本科、高职和独立学院),若查阅学校的发展历史,大多民办高校要么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要么办学理念经常在变化,所提办学理念往往过于空泛,很难与学校的实际相联系。办学理念的空泛,也就影响到办学目标与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学科专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上,没有重点建设目标与方向,缺少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的结构层次,更无从谈特色专业建设。

其三师资水平,师资水平是建设特色专业的硬核,我国大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却是一个硬伤,教师若处在不稳定状态,难以考虑特色专业建设问题,更难在某个学科专业领域一代一代传承。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教师团队与学术团队建设方面也不充分,教师凝聚力不够,缺少学术上的领军人物或带头人,没有学术团队,就无法在特色专业建设上下功夫,专业建设的特色就无法确立。

其四办学条件,特色专业需要满足专业建设条件作保障,这包括教师工作环境、专业文献资料、专业相关实验室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等。特别是后面两个方面,特色专业一定要有某专业领域先进仪器设备专业实验室,和反映专业特色、具备自主设计能力的创新实验室,在校企、校地合作中共建为特色专业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基地。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有限,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普遍不充分,更难集中资金重点建设创新实验室,在办学过程中民办高校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是短板,难以扩大特色专业的办学空间。

4、民办本科院校如何建设特色专业?

民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困难是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是阶段性的困难,是高等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需克服的困难,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提炼,专业建设目标一定能聚焦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理念先导、规划先行。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民办高校不可能去走“大而全”的综合高校发展之路,在办学理念上要强调“专而特”,要分析学校现有专业布局,要研究专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及行业、产业专业人才需求发展态势,要敢于对现有专业作出重大调整,要把有多年办学经验,成果突出,又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某些专业,作为“专而特”的重点建设专业,并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列有专项规划建设任务,明确建设内容,细化建设指标,落实建设责任。并且要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

(2)创建优秀教师团队。  特色专业建设是需要一个教师团队开展工作,教师团队的水平高低决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几何,要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教师团队,要培养或引进教师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框架下,集中研究制定特色专业建设专项计划及分年度工作安排,研究制定特色专业的学术研究方向与专业特色培育方向,同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学术所长,确定自己的学术方向和特色专业工作内容,建立起教师团队发展与特色专业建设紧密联系的工作模式与教师绩效考核模式。

(3)建立推动特色专业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特色专业建设最主要的政策保障是经费安排与教师政策,学校每年都应当有特色专业建设专项经费预算,主要用于与特色专业建设相关的学术研究、对外联系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在制定教师分配政策和职称聘任政策时,应当把完成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情况作为教师分配和职称聘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据,体现优劳优酬、优质优聘。

(4)全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特色专业成效最终应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而专业人才培养又是通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塑造,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在课程结构、专业特色课程及特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依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上针对特色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理论与专业实践内容方面的课程要开设,要形成课程组,并与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有机衔接,培养特色专业人才,通常在实验、实践方面的课程比重要增加,要开设有关创新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应当是在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特色领域强化,体现学科专门领域或专业应用领域方面的特色,并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安排:特色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方面的特色,主要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创新技能、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这些方法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5)配置资源敢于向特色专业建设倾斜。  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往往比较紧张,校内外办学资源有限,若专业建设不分重点,经费平均分配,那么特色专业建设将永远只是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特色专业建设无法实现。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一旦确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民办高校高层管理者应当下决心,敢于将办学资源向特色专业建设倾斜,在全年学科专业经费安排中,特色专业建设经费应占较大比重,要有较为详细的项目经费安排以及经费管理办法。

   民办高校只有锲而不舍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才能走上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