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聚焦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关注与思考

 

启林教育研究院 张姣


一、何为“书院制”育人模式

书院是中国古代开展教育的教学组织,清末受学堂改制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魂,书院制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散。香港中文大学由书院发展而来,也是中国最早实行书院制的大学,其第一所书院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于1950年创办。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界多所大学开始探索将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5月,全国已有将近200所大学实行书院制,涉及到国家重点高校、普通公立高校、民办院校和职业院校等各个层次,书院制成为近年来我国现代大学育人模式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书院制教育模式中,学生同时隶属于一个学院与一个书院,成为纵(学院)横(书院)交错矩阵式结构中的一员。学院以学科为本,为学生提供各种显性课程,书院则以学生为本,着重挖掘隐形课程资源,是学生人格养成和行为养成的重要载体。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建设背景

书院制育人模式融入现代大学建设,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现代大学对全人教育的关注

大学的人才培养要契合经济社会与国家的需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逐渐从专业化人才向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高等教育也应顺势而变,发展全人教育。现代大学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教”与“育”,推进全人教育。

(二)书院制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

书院制研究专家朱汉明曾将古代书院蕴含的宝贵精神提炼为: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相统一的精神。古代书院在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经世济民、开放创新、有教无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汲取古代书院的智慧融入到现代大学的建设中,是对优秀历史传统的继承。

(三)拓展学生宿舍功能的可能性

国内高校的学生宿舍普遍只发挥了住宿功能,缺乏高品质的宿舍活动和学生交流场所,学生有自修的需要也往往选择离开宿舍,去教室或者图书馆。而涉及到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与安全卫生等事务,普遍分散在学工、保卫、后勤、物业等多个部门,学生对宿舍文化、宿舍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宿舍生活的育人功能存在拓展的可能性。

三、书院制模式的优势

(一)开设丰富活动,强调全面发展

书院会立足于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开设贯通衔接的知识课堂、实践课堂与文化课堂,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文化修养、道德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汲取成才的力量。

(二)加强交流沟通,打破专业局限

我国现行的书院制模式中,书院制的实施周期各有不同,但书院的住宿安排普遍依据学科交叉和大类融合的原则,学生对书院的选择通常也是自由的,同一书院的学生学科专业背景往往不同。各专业学生间的交流对话有助于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不同兴趣爱好的交融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发展愿望。

(三)强化自我管理,发挥主体作用

书院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预演场”。学生在书院中可以自主成立社团,由指导老师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与支持,学生则开展有引导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在书院中释放主动性和潜能,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搭建导师队伍,强化教师辅导

书院制管理模式下,丰富的导师队伍既是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书院导师队伍有常任导师、学业导师、职业导师等多种类别,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书院对导师入住书院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导师队伍体系的搭建中,师生的交融互动更加丰富,导师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当代“书院制”的实践

在国内高校以书院制推动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书院,简介如下。

(一)复旦大学书院制

复旦大学于2005年开始探索书院制改革,目前共有五个四年制住宿书院,分别以老校长的名或字命名,分别是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希德书院, 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标志色,按学校的住宿区域划分,物理空间相对独立。书院的功能,是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各书院院长由学校聘请资深教授担任。书院设有院务委员会,协助院长工作,书院内学生组建自我管理委员会,自主设立各职能委员会,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各项职能。学校充分尊重院长对书院的领导,尊重学生在书院管理和生活中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书院生活,是复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自我提高学术兴趣和文化素养,自我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领导能力,自我塑造社会责任和领袖气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肇庆学院书院制

肇庆学院是全日制公办综合性大学,肇庆学院自2009年初实施“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校内体制改革,同年9月创办了第一个书院——力行书院,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至2012年,书院制改革由试点到全面推行,建成厚德、明智、博学、力行4个书院,书院成为该校办学的一大特色。肇庆学院书院制的全称是学生生活社区书院制,在建设理念上远承古代书院制度,近采西方住宿学院制度,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的“博雅教育”传统,通过对学生生活社区的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西安外事学院书院制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民办普通高校,学院积极探索现代书院教育模式,以期建立中国特色的博雅教育计划、考研学生升学教育和外事风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在实践中打造西安外事学院独具特色的“学院+书院”教育的育人新模式,在空间上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拓展到宿舍、学社、慕课等全程化教学;在内容上从过去的学业教育,扩展到做人教育,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业导师与人生导师相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探索建立适合中国民办高校实际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

(四)高校书院联盟

2014年7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等高校书院共同发起成立“高校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共有8个常任理事单位,分别为复旦大学任重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台湾清华大学厚德书院、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书院(排名不分先后)。2017年至2019年间,联盟吸纳了汕头大学至诚书院等10家书院为成员单位,并由成员单位作为非常任理事单位。高校书院联盟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实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目的,共同探索书院制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规律,为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传播中国大学书院制教育的好声音。

五、当代“书院制”改革的几点策略

(一)形成书院特色,助力人才培养

中国古代书院在办学中,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学派、一种文化的代表。当代书院制改革中,也有必要结合学生成才多样化的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设置独具内涵的书院。这既是书院制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彰显,也是对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缺陷的实质性补充。同时,形成和丰富书院内涵有利于指导书院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为培养多元化人才提供路径,彰显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生命力。

(二)优化管理队伍,避免人浮于事

目前,国内大学学生的组织结构通常以专业学院为单元,学生的学习、住宿、活动按照学院、专业、年级、班级进行划分配备,这种教育管理体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经验,操作相对方便,也有利于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书院制打破了以学科和专业为标准的组织模式,构建了以宿舍为中心的学习社区,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涉及到了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书院的组织结构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与现有大学组织结构的有机结合,避免机构冗杂,人浮于事。

(三)建设专业队伍,避免活动流于形式

书院制以宿舍为载体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心智养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但一些书院在举办活动时强调所谓的“集体感”,要求书院全员参加且签到,活动流于形式,止于感性经验层面。因此,书院制在建设发展中有必要建设一支专业的书院制教育和管理队伍。专业教育队伍负责为学生提供学业解惑和人生疑惑,专业的管理队伍则要结合学生实际对书院的制度建设、精神建设进行充分设计,切实组织具有实际育人意义的活动。

(四)明确双选标准,尊重学生选择

现行书院制模式中学生的入选和流动不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定量衡量,这一方面是出于对书院资源有限性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书院较高的育人效果,但是入选标准和优补退出的机制反映出书院对于学生获取书院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已经入选书院的学生也存在对书院育人模式不认可的现象。这一矛盾出现的原因在于书院招生与学生个人发展方向不能很好的匹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和书院之间的双选标准,使得学生无论是否属于某一书院,都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六、结语

书院制模式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与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新事物, 自有其先进性与优越性,但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能否实现华丽转身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只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书院制与现代大学的融合发展。